基于241份问卷的品牌诊断与策略建议
调查方法:在线问卷调查 + 焦点小组访谈
有效样本:241份(符合作业要求≥200份)
目标用户占比:53.9%为兰州/甘肃省内用户(>50%要求)
问卷题目:25题(含人口统计学7题),符合20题左右要求
理论框架:基于教材第3-8章"品牌资产五维度"模型(品牌意识、品牌联想、品牌态度、主观质量、品牌忠诚)
调查样本的年龄-性别双维度分布 - 18-25岁117人(48.5%),女性127人(52.7%)
• 认知度极高(100%)
• 文化认同强(64.3%喜爱)
• 情感忠诚高(88%愿参观)
✗ 但购买转化低(31%)
• 设计老气64.7%(156次提及)
• 宣传不足13.3%(32次提及)
• 实用性差8.7%(21次提及)
• 代际鸿沟显著(88% vs 55%)
1. 设计年轻化(解决64.7%痛点):国潮+流行IP+实用化改造,推出39-99元学生价位
2. 品牌传播强化(解决13.3%认知问题):社交媒体矩阵+KOL合作+内容营销
3. 渠道建设(提升可及性):天猫旗舰店+抖音小店+线下体验馆+防伪体系
4. 场景化营销:文创联名+节日营销+体验馆DIY
品牌认知度:100%(全部听说过) 购买转化率:31.1%(仅75人购买)
💡 调查发现:典型的"叫好不叫座"品牌困境。虽然品牌认知度和文化认同度较高(64.3%喜爱传统文化),但购买转化率仅31.1%,存在严重的认知-态度-行为断层。主要原因:设计老气(64.7%)+ 宣传不足(13.3%)+ 实用性不足(8.7%)。
受访者对不同传统手工艺品的认知情况(Q7多选)- 兰州刻葫芦认知率75.2%
受访者对"兰州刻葫芦"的第一印象关键词(Q3)
代表"兰州"的特产或文化符号提及率(Q4)
消费者对"兰州刻葫芦"的品牌个性感知(Q6)
受访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或手工艺品的喜爱程度(Q2)
受访者对品牌相关观点的认同程度(Q11,1=非常不认同,5=非常认同)
愿意参观展览或体验制作过程的意愿(Q12)
最吸引受访者的刻葫芦题材类型(Q8)
受访者认为决定刻葫芦好坏的关键因素排序(Q9)
受访者对手掌大小、工艺精良刻葫芦的合理价位判断(Q10)
从认知到购买的转化情况(Q1, Q13)
已购买用户的主要购买场景或用途(Q14)
阻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(Q15)
向外地朋友推荐"兰州刻葫芦"的意愿评分(Q16,0-10分)
基于Q5开放问题的文本语义分析,识别6大类核心问题
不同年龄段对各类问题的关注程度差异
占比82%+的第一大痛点的细分维度
样本的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(Q19, Q20)- 女性占52.7%
受访者的职业类型与教育背景(Q21, Q22)
常住地分布与月收入水平(Q23, Q24)
受访者与兰州/甘肃的关系(Q18)
受访者通过哪些渠道接触到"兰州刻葫芦"相关信息(Q17多选)
年龄与信息渠道的交叉分析
不同地缘关系用户的信息获取方式差异
从信息渠道到用户群体的传播路径(Q17 × Q20)